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探险和旅游关系如何 徐霞客探险故事

问题描述 探险和旅游关系如何

推荐答案

旅游是到一个城市或到一个成熟的景区,所去的地方都具备食宿条件,而且交通方便,是旅游者的首选。

而探险则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对一个未开放的地方进行探索性的旅行方式。这对前往者要具有一定的户外知识,并且对所要去的地方的地理地形、气候特征要做初步的研究认识,要在设备方面做充分的准备,以便应对突发事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装备不允许的情况下,迅速撤离杜绝蛮干。是以摸索的方式行进,和旅游有着质的区别。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加入交流,如果认同请关注点赞,谢谢!

其他回答

徐霞客探险故事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帝。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_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旅行是一种探险 但最大的探险是人生

古代探险旅行的代表人物是()。

A.麦哲伦

B.李白

C.徐霞客

D.鉴真

正确答案:徐霞客

国内冬天适合去哪探险旅行

是兴趣让我喜欢在空闲的时光观影休闲,也是兴趣让我观赏了《七十七天》这部关于极地冒险的国产影片,让我知道了杨柳松这个人和《北方的空地》这本书。虽然鲜有探险旅行的经历,但我一直怀揣着探险旅行的欲望,并默默地为了将来的某个时机用心地规划着,准备着。我喜欢探险旅行。

我迫不及待地上网搜索,始终没有找到《北方的空地》这本书的文本,倒是在8264.com驴友论坛上,找到了一个叫逆流之河人断断续续发布的攻略帖子-------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虽不确定是那本书,但毕竟是关于徒步无羌塘人区的攻略,我便静心读来,慢慢地竟然跟着这图文并茂的帖子开始了徒步横越藏北羌塘无人区的旅行。

一路走来,我见识了作者的胆魄、勇气、毅力和智慧,心生钦佩。旅程中面对的诸多生与死的考验,并没有因为作者轻快戏谑的描述而让人感到轻松。毕竟他成功了,他完全有资格蔑视自己所经历的任何足以让他致命的困难和险境。

是什么让他面对生死,义无反顾地开启这次冒险旅行的呢?作者是这么说的:行走荒原,放逐心灵,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既没想象的那么高尚,也没想象的那么卑微。如果爱,就去。是热爱!试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他置生死于不顾,让他能忍受住抽筋剥皮的考验呢?!

当然,作者的冒险不是一时的冲动。他有独身徒步荒野的过往经历,他有深入洞穴探险的经历,也有两次深入羌塘无人区的尝试。从他娓娓道来的有关科考队或是前人涉足羌塘的故事,对路途中地貌气候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以及面对险境的应对,可以发现他是做足了功课的。

读罢论坛里的帖子,这个逆流成河的事迹紧紧地抓住了我。我再次回顾电影《七十七天》的介绍,才把这个逆流之河和杨柳松拧在一起。总之,作者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我没查到他的真实姓名,年龄,以及从事或从事过的职业,但在网络上的介绍里,知道他旅行家、探险家和作家的头衔。是啊,且不论他的探穴经历,单他羌塘无人区和他的《北方的空地》就足以让他当之无愧了。

几经搜寻,虽没有找到杨柳松两部作品的文本,但还是在喜玛拉雅FM有声化平台找到了他的《结,起点亦是终点》和《北方的空地》的朗诵录音。之后,近一周的空闲时间,我都醉迷于跟随他开始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穿越。丰富专业的知识,惊险刺激的场景,让我认识了西藏的人文山水,领教佛教秘境的神奇。

“人是群体动物,但心灵是孤独的,不时去荒原,摒弃繁华,看看真实的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可什么都不想。不要怕迷路,世间本就无路,迷失才可怕,走在正确的路上都觉得是行往错误的方向。祈愿每一个尘世中的孤寂旅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

事实上,人这一生并不需要有许多目标,只要能踏实地把自己所喜爱的一件事做明白,就够了,就相当了不起了!杨柳松和他的作品本身就是最好的佐证!

落地留斯号的船长是谁?船长和阿龙纳斯在太平洋探险旅行经历了哪

个人会首选东北。

吉林雾凇岛、镜泊湖吊水楼瀑布、中国雪乡——双峰林场、牡丹江、哈尔滨。

友情提示:

1、首先说明东北地区虽然气温较低,但是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寒冷难以忍受。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游客一般要穿一套保暖内衣,外加一件厚毛衣、毛裤,再加上一件防寒服和毛线帽,可网购一双价格便宜的高筒防滑雪地鞋(因保暖要从脚下开始),配搭我们赠送的保暖围巾及魔术手套,这样南方地区的游客完全能够适应当地气候。

2、 此线路景色极佳。为了拍照方便而又不冻手,请戴一付魔术手套再外套一付无指式棉手套为好,但很多影友只戴一付魔术手套就感觉很舒适方便了。建议准备一个三折雨伞,以备下雪时保护相机(因为双峰雪乡经常下雪)。电子相机在以上地区完全可以使用请放心。

3、 东北气候寒冷干燥,手容易起刺,嘴唇也容易干裂,需带油质润肤霜和润唇膏。另外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20度以上,温暖如春,室外则是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冷热交替容易感冒,请适当带一点感冒药、发汗药等,并注意随时加衣御寒,也可带一点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以补充热量,如带一保温水壶效果更好。

4、 在室外,不要用手触摸金属物,尤其是手潮湿的时候,否则会粘掉皮肉。在室外人的眉毛、睫毛常常结一层白霜,脸也会被自己呼出的气体打湿,要及时用面巾纸擦干以防冻伤。

5、 在雪乡住农家火炕时容易上火,应多喝水、多吃水果。玩雪时注意不要让脚脖子、手腕等处进雪,遇冷风一吹又潮又冷,很不舒服。另外因雪地上阳光反射强烈,为保护眼睛一定要带一付墨镜,如条件允许可带一付滑雪镜。

6、 拍摄雪景,最好以逆光或侧逆光为宜(但这不是绝对的,顺光侧顺光拍出的雾凇很白,也很漂亮)。这是因为雪有很好的反光性,被摄物体的阴影侧也有很强的光亮,用逆光拍出来的照片,因可以捕捉到雪粒上的光线,会产生一种平光照明或阴沉天气时所不能得到的深度感和美妙效果必须配上合适的遮光罩,以遮挡来自雪和太阳的眩光,还能避免阳光直射时,镜片上的灰尘产生散射光,使照片出现成像清晰的光点或亮斑。室外摄影时,拍摄前后最好将相机放进棉衣里保暖,拍照时再取出来。从室外到室内时,应盖上镜头盖,停上10至20分钟后再打开,以防镜头因为由冷变热而“出汗”,使室内拍摄失败。

7、 雾凇岛、雪乡住农家火炕多人间,食宿条件较差,请做好思想准备。

詹姆斯库克,探索新地方。落地留斯号的船长是詹姆斯库克。詹姆斯库克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曾多次率领船队进行探险和地理发现。第三次航海探险是在1776年至1779年期间进行的,率领落地留斯号船队穿越太平洋,探索了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等地。在这次探险旅行中,与阿龙纳斯一起进行了地图绘制和测量工作,为后来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